行業資訊
(圖片來源于網絡)
沉井外壁和土的摩擦力是沉井下沉的主要阻力。為克服這種阻力,一是加大沉井壁厚或在沉井上部增加壓重,一是設法減少井壁和土之間的摩擦力。減少摩擦力的方法很多,常用的有射水法、泥漿套法及壁后壓氣法。
①射水法。在沉井下部井壁外面,預埋射水管嘴,在下沉過程中射水以減小周邊阻力。
②泥漿套法。在沉井井壁和土層之間灌滿觸變泥漿以減少摩擦力,觸變泥漿是用粘性土、水、化學處理劑等按一定配合比攪拌而成,當靜置時它處于“凝膠”狀態,沉井下沉時它受到攪動,又恢復“溶膠”狀態而大大減少摩擦力,在實驗室測出其靜剪應力約為50~200帕。泥漿套法施工下沉傾斜量小,且易糾正,附近地表幾乎無沉陷。從理論上分析,沉井下得愈深愈容易下沉。中國某煤礦有一豎井,外徑約9.2米,采用此法下沉深度近200米左右。沉井下沉到設計標高后,為了恢復沉井周邊和土層的摩擦力,以增加沉井基礎的承載能力,需要壓入水泥漿,以破壞及代替泥漿套。此外,此法施工要求嚴格,井內外水壓要相近,防止流砂、涌水破壞泥漿套,一旦遭破壞很難修復。因此,它不適于不穩定土層、漏漿土層以及河床易受沖刷的水中沉井。
③壁后壓氣法。習稱“空氣幕法”(圖2)。在井壁內預埋管路,沉井并沿井壁外側水平方向每隔一定高度設一排氣龕,在下沉過程中,沿管路輸送的壓縮空氣從氣龕內噴出,再沿井壁上升,從而減少摩擦力。中國在1975年于九江長江橋引橋沉井基礎中曾經試用。初步資料表明:在粉細砂層及含水量較大的粘性土層中,可以減少摩擦力30%以上,下沉速度加快(與氣龕數和噴氣量有關),且無泥漿套法的缺點,可在水中施工,不受沖刷的影響。但在卵石層及硬粘土層內效果較差。
- 上一個:【民富建筑工程】土方開挖方法